癌症不是突然到來,醫生忠告,遠離癌細胞,五種小病最好及時治療

腸鏡體檢發現腺瘤性息肉,醫生說這是小問題,直接做一下內鏡下微創手術切除息肉就可以了,但老劉卻拒絕了,理由是他認為息肉是小毛病,根本沒必要管,做手術花錢不說,還有風險。

醫生苦口婆心,腺瘤性息肉雖然是小病,但是卻屬於癌前病變,隨著時間的推移,有可能轉為大腸癌,毫不誇張地說,95%以上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轉變形成的,老劉現在才50歲,腺瘤性息肉一般5-15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癌變,與其等到癌變時去做外科大手術,不如現在就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。

中國有句古話:「小病拖,大病扛,重病等著見閻王!」
發現小病,不要等到發展為大病的時候才後悔莫及,我們體檢的目的,不就是為了避免大病,提前發現小病,提前干預嗎?

像老劉這樣,明明提前發現了,卻不重視,又有什麼意義呢?
1、慢性萎縮性胃炎,不要拖
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雖然都屬於慢性胃炎,但是兩種胃炎的嚴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,慢性萎縮性胃炎顯然更加嚴重。

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覆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萎縮,伴或不伴腸化生和(或)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。

慢性萎縮性胃炎如果繼續發展,有轉為胃癌的可能,很多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不能逆轉的,治了也沒用,這是大錯特錯的,如果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縮性胃炎,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,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,即便是慢性萎縮性胃炎,也是可以逆轉的。

2、大腸腺瘤性息肉,不要拖
腸道,是容易產生息肉的部位。

大腸息肉有很多種病理類型,包括腺瘤性息肉、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和錯構瘤樣息肉,其中最需要干預的就是腺瘤性息肉。

因為腺瘤性息肉轉為大腸癌的風險很高。

在沒有癌變之前,通過內鏡下微創手術即可解決問題。

1/2